茶虽然是国饮,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但是面对“洋饮品”咖啡的冲击,还是出现“万家中国茶企,不如一个立顿”的情形。作为中国茶的代表,小罐茶的出现能否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呢?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扭转局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茶长期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局面。买茶时“无标准”,喝茶时“太繁琐”,导致越来越多国人亲咖啡而弃茶。从农产品升级为消费品,从品类升级为品牌,考验中国茶发展的是标准化。小罐茶在创立伊始,就确立了以消费品思维为核心,打造现代派中国茶品牌,和八位制茶大师携手,通过统一价格、统一规格、统一等级等方式,帮助大家建立了对中国好茶的认知标准。
事实上,标准化是中国茶发展的不二之选,但这背后考验的是茶企贯通产业链的战略和决心。
在梅江看来,“把复杂交给品牌,把简单给到消费者,这是小罐茶在做的事。我们就是坚持消费品思维、标准化产品,做好中国茶。”
作为现代派中国茶,小罐茶坚持“大研发、全产业链”战略,对茶叶的生产和种植环节进行现代化布局和升级。徐海玉表示,小罐茶成立了“茶叶工业装备中心”和“茶叶研发中心”,分别聚焦茶叶工业化课题,以及研发具有高辨识度的茶叶产品;同时,在黄山,公司正在建设全球茶业领域首家工业4.0智慧工厂——黄山中央工厂,该项目总投资将达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小罐茶的大师制作曾被人诟病。对于大师在制茶过程中的作用,徐海玉表示,虽然每一罐茶不是大师亲自炒的,但是,小罐茶是将大师的工艺通过技术化手段模拟到机器设备中,形成规模化生产。
据介绍,作为小罐茶的“首席产品经理”,制茶大师是产品标准的制定者,也是生产过程和品质的把控者,他们核心价值在于积年累月的制茶经验,在于将个人高超技艺,为现代化的生产做指导和监制,既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优良制茶技艺,又借助现代科技,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高标准好茶,满足消费者喝到高品质好茶的需求。
小罐茶上市4年时间,目前已经做到2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是,在小罐茶高管的战略字典中,他们有更大目标,那就是将小罐茶打造成一家国际化中国茶企业。而他们的对标企业并非同行业的立顿,而是雀巢。
事实上,小罐茶推出的多泡装不仅为茶叶主流消费人群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解决方案,其折射的标准化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更是对中国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启示和新路径。“未来,面向年轻群体,小罐茶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加酷炫、时尚的产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扩大,中国茶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小罐茶作为一家现代派中国茶企业,用现代化技术赋能,集合了西门子、IBM等全球智能制造领域顶尖资源,共同携手推动加快中国茶行业转型的步伐。